我国电子工业部门较早开始了可靠性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期,进行了可靠性评估的开拓性工作,即电子产品和设备的可靠性研究。故发展到今天电子工业可靠性技术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和成熟。相对而言,机械可靠性发展不仅起步晚而且发展较缓慢,但这也是 由机械可靠性的一些固有特点所决定的。
我国多孔钻床的可靠性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而20世界90年代以后,国家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加入了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国内开展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较早的单位是 “吉林大学数控装备可信性工程研究所”,在国家“863”项目和“九五”、“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不仅对数控机床的可靠性研究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分析,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他们 还根据数控机床样本采集困难数量短缺的情况,研究出了一套适合小样本数据采集的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方法;在数控系统研究方面,针对软、硬件的故障情况提出了数控系统的可靠性增长技术;还在数控机床的可靠性研究中引入了模糊数学模型与灰色理论针对同一批数据运用可靠性模糊数学模型进行多种假设检验,并对故障时间模型进行研究,较终提出一种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可靠性模型选择方法;在数控机床的可靠性研究分析中引入网络功能,在智能网络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可靠性备件数据库共享集成模型等。这些研究充分利用了先进的理论、方法、手段和技术,推动了可靠性研究发展。使国产数控机床的可靠性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http://www.hbyc982.com